芜湖首家肺结节诊治中心成立
吸烟率居高,雾霾深重,肺癌已成第一大癌。五年生存率不到两成,就因为拍胸片早期也难发现。12月29日,安徽首家肺结节诊治中心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挂牌,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白春学教授说,将用最先进的物联网医学技术帮助患者早发现。
图为揭牌仪式现场
图为芜湖市卫计委秦正华副主任宣读政府文件
图为二院孙礼侠院长为肺结节诊治中心揭牌开诊仪式致辞
肺癌成中国发病率最高癌,已成不争的事实
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白春学教授介绍,中国肺癌死亡率占癌症死亡数的19.4%,在过去30年间上升了465%,取代肝癌成为中国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排在因癌症死亡的病例数据的首位。
据了解,目前肺癌早期诊断率很低,甚至影响到预后。中国肺癌5年生存率不到两成,主要原因是约7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肺癌,所以许多肺癌患者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提高肺癌早期筛查率,刻不容缓。
图为芜湖市卫计委副局长杜荣昶强调引进物联网技术进行早期筛查的重要意义
肺结节为什么难鉴别
白春学教授在会上说,CT筛查发现的小结节为什么这么难诊断,原因在于这些结节通常是大小不一、新旧交替、种类复杂。尤其是1厘米以下的微小结节,更是摆在医生面前的难题。万一错把肺癌当良性疾病,那就会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等拖到中晚期再治疗,疗效就会大大下降,患者还要承受诸多治疗之苦。反之,则令患者白挨一刀,走冤枉路。
“结节超过5毫米就要每3个月到半年随访一次,超过8毫米就要及时手术,以免发生病变。”白春学说,最好根据医生建议加强随访频率,密切关注肺部变化。
图为白春学教授在揭牌现场为医生讲课
图为医生认真听讲记录,并争相举手向白教授提问
建立超强专家团队会诊
12月29日,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芜湖肺结节诊治分中心”成功挂牌,该中心将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肺结节早期诊断法。
图为中兴智能科技董事长王昌国讲话,卫健康为中心提供物联网医疗技术
该院小结节诊治中心成立后,将利用呼吸内科、影像科和卫健康医疗平台联合会诊,联合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两个专家团队,分析患者提供的资料最终判定结节性质是不是肿瘤?是哪一类肿瘤?方便患者获得全面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图为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知名坐诊专家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筛查
白春学介绍,国际上健康人群肺癌筛查,建议55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CT;根据中国情况,他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胸部CT,不仅可有效提示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高,辐射也小于一般CT。
图为白春学教授、中兴智能科技总经理张健、二院呼吸内科主任杨刚等参观肺结节诊治中心